
文志良

国奖奖状
在矿大深红色的教学楼群中,文志良的身影总是与晨光同至。作为同时斩获2024年国家奖学金与202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的"双冠王",这位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学子用2000余道高数习题、3.8/4.0的耀眼GPA,以及37名受助学生的感激目光,在青春坐标系上标定出新时代工科生的多维成长轨迹。当被问及成功秘诀,他轻抚着写满批注的《结构力学》笑道:"所谓星光,不过是持续聚焦的能量积累。"
三段式学习法:构建知识坐标系
"每门课都是知识网络的锚点。"文志良独创的差异化学习体系颇具工科特色:面对《高等数学》等硬核课程,他坚持推导每个公式的"基因序列",将2000余道习题拆解为12类解题模型;而《工程伦理》等社科课程,则转化为三维思维导图,在宿舍墙面搭建起跨学科知识树。这种"理科重推导,文科强联结"的策略,使其连续三年稳居专业前5%。"就像混凝土需要不同粒径骨料,学习也要适配知识颗粒度。"他在学业分享会上如是比喻。
预防性学习模式:与时间博弈的算法
备战江苏省高数竞赛期间,文志良的日程表引发关注:每天23点准时熄灯,却能提前3天完成课程作业。这归功于他设计的"预防性学习"程序——通过课前吸收70%新知识,将课堂转化为深度学习场域;利用课间15分钟完成作业框架,使碎片时间产生复利效应。"真正的勤奋不是熬夜苦战,而是建立可迭代的认知系统。"其独创的"错题热力图"更是将复习效率提升40%,让12门专业课成绩突破90分大关。
从受助到助人:一颗星点亮另一颗星
大二时的文志良,曾因《材料力学》课程一度陷入迷茫。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学长学姐的帮助下,他不仅顺利通过考试,更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。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"被点亮"的意义,于是他主动加入尚恩服务分队,成为学业帮扶的"掌灯人"。每周三晚的图书馆五楼,总能看到他耐心地为同学讲解习题的身影。两年间,他组织12场学业帮扶活动,帮助37名同学通过课程补考。"知识的意义在于传递,就像星光,既能照亮自己,也能温暖他人。"
当夕阳为图书馆穹顶镀上金边,文志良收拾好书包,走向下一个课堂。那些被演算纸记录的星光、帮扶活动中传递的火种、混凝土试块里的青春密度,正在浇筑着属于他的成长坐标。"不必羡慕他人的绽放节奏,要像星辰相信黎明般相信自己的光芒。"他常常这样告诉身边的同学。在矿大这片沃土上,这位年轻的工科生正用行动诠释着:每一份坚持,都是通向卓越的基石;每一次分享,都是照亮他人的火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