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力土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国讲授开学第一课

2025级新生第一课现场
9月3日下午,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国在力行楼明德礼堂,为学院 2025 级全体新生讲授以 “深地红心・砼筑强国 —— 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” 为主题的 “新生第一课”,这既是新生信仰公开课,更是一堂深刻的政治引导与入党启蒙教育课。
马占国首先从学院办学特色切入,向新生系统介绍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。他指出,力土学院办学底蕴深厚,师资队伍实力雄厚,拥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、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,汇聚钱七虎、谢和平等多位院士及国家杰青、“四青” 人才等高层次师资。学科建设成果丰硕,土木工程、工程力学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、工程管理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,多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(认证),拥有本科-硕士-博士-博士后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,岩土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。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,学院不仅设立 “钱七虎班”、开设 “钱七虎大讲堂”,还依托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2.0 基地,创新人才培育模式,同时推进国际化教育,与英国诺丁汉大学、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 “2+2”“3+1” 等联合培养项目,为新生打造了优质的成长平台。
随后,马占国围绕五大核心维度,引导新生明确成长方向,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
一是 “向深而生 —— 时代叩问中的青年坐标”,聚焦新生的自我定位与角色转变。他提出 “硬核青年” 的标准,强调新时代青年需具备坚定理想信念、强烈责任担当、丰富知识储备与良好道德品质,要在实践中锤炼本领。同时,他指出新生需完成三大转变:从求知到履责的 “成人” 转变,学会跳出个人学习范畴,关注社会与国家需求;从点滴到融通的 “成长” 进阶,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;从吸纳到创新的 “成才” 蜕变,主动突破思维局限,培养创新能力,以适应大学新阶段的要求。
二是 “星火矿脉 —— 红色校史的岩层印记”,带领新生感悟校史中的红色基因与时代担当。马占国回顾学校发展历程,指出中国矿业大学的红色基因根植于焦作起源时期 —— 焦作煤矿作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重要策源地,师生与煤矿工人紧密联结,孕育了关注劳工命运、追求社会进步的初心;抗战西迁时期,师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,彰显家国情怀。进入新时代,这份担当持续升华,学校聚焦太空采矿、智能采矿、绿色开采等前沿领域,全力破解 “卡脖子” 技术难题,如学院李瑞林副教授团队开展的月球原位环境研究,正是新时代矿大人为国奉献的生动实践。
三是 “砼心红心 —— 工程语境里的信仰密码”,解读学院党建与育人融合的特色路径。他介绍,学院构建 “党建 +” 模式,打造思政教育、人才聚集、科教成果、育人成才 “四高” 特色党支部,建工系、力学系党支部获评江苏省 “样板党支部”;学生党建推行 “三化四筑四度” 体系,获团中央活力团支部、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等荣誉。同时,以杨维好教授(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)、崔广心教授等 “大先生” 为榜样,传承开拓创新精神,充分彰显育人成效。
四是 “先锋剖面 —— 大国工程中的青春等高线”,展现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实力与方向。马占国指出,学院坚持 “四个面向”,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: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,土木工程获 A-、力学获 B+,两学科入围国际排名世界百强,获批土木水利工程博士点;重点拓展地下空间、绿色建筑、智能建造、未来土木等新方向,聚焦 “双碳” 目标,助力绿色建筑、防灾减灾等领域发展。同时,通过建设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大平台,持续为国家重大工程与战略需求贡献力量。
五是 “入党航迹 —— 精神钻探与成长测井”,开展入党启蒙教育,引导新生树立正确信仰。马占国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,指出其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;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符合中国国情,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与人民的共同追求。他以苏联政党发展历程为鉴,引用习近平总书记 “勇于坚持真理、修正错误,勇于刀刃向内、刮骨疗毒” 的重要论述,说明党的自我革新精神。同时,详细介绍入党条件与流程,鼓励新生树立正确 “三观”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,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。
最后,马占国勉励新生:大学生活是人生重要旅程,要珍惜时光、明确目标,在矿大力土学院的沃土上,成长为有理想、有担当、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,以青春之力筑强国之基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