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活动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学生工作  >  学生活动  >  正文

学院香包文化与“非遗”传承调研团采访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

发布时间:2019-07-31     点击数量:

 

实践团采访香包传承人井秋红

为了深入了解徐州香包的起源与传承问题,香包文化与“非遗”传承调研团于724日来到徐州“曹氏香包”专卖店采访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。在井秋红老师的介绍,团队对香包有了深刻地了解。

传承:起源

曹氏香包由第一代传承人曹玉九开创,在曹凤英老人手中发扬光大,到井秋红这代,已传承到第三代。曹玉九前辈是一名老中医,他将自创的中药配方与妻子的女红相结合,开始了曹氏香包的历史。曹凤英老人自幼女红杰出,并担任了香包的传承,之后为曹氏香包注册了商标,成为徐州家喻户晓的传统工艺品。而在井秋红老师这一代,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。

香包的历史悠久,香包最早是叫“容臭”,《礼记.内则》上讲,“未及笄者,须佩戴容臭”。

传承:不忘初心

井秋红老师告诉我们,香包的传承,需要的是不忘初心,需要的是从始至终的喜爱。我母亲告诉我,她小时候学艺的时候,在师傅家当了三年保姆,三年中什么也没学。我刚开始对此表示很气愤,为母亲不平。但母亲说不能乱说,那是师傅在考验我是的,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,如果没有决心与毅力,你怎会将这门来之不易的手艺传承下去。那时候,学手艺都是偷来的一个字,让我感受到强烈的渴望与喜爱。当代的非遗传承,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,应此,井秋红老师告诉我们,她教徒弟,她传承手艺,也是要寻找这样一种对香包充满喜爱,拥有决心与毅力的人。
 
她告诉我们,目前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,太过表面:花费一个下午时间,教学生做一个香包不能解决香包的传承问题。她想,在学校里年创建‘’非遗‘’兴趣社团,让学生长久地接触非遗,为非遗传承播撒种子。
传承:困难时期

井秋红老师讲道,当年非典爆发时,香包卖不出去。她看着母亲的香包卖不出去,便自己开花店,来养活香包。多少传承人应为非遗无法养活自己而是放弃的,但她却是在最困难的时期,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养活香包,我们的非遗有这样的一批传承人,那就绝不可能在我们手中断掉,会越发的有朝气。
传承:推陈出新

香包的传承不能在原地踏步,也不能忘了初心。谈及香包的初心,井秋红老师的母亲告诉她香包的作用就是驱毒辟邪,防潮避蚊,祝福我们爱的人,健健康康,平平安安的。在保证其核心不变的情况下,传承人做出了创新,推出了很多文创作品。比如香包做的耳环,可替换香料的“开口笑”,手机挂件,拥有纪念意义的相片香包。并且曹氏香包支持DIY自主设计业务。还有将香包做成立体风景摆饰的,以及做成各种枕头,靠垫等的日用品

通过本次的采访,调研团的成员们对香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,感受到了香包不一样的魅力,了解了香包传承人在非遗传承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,为他们的精神所折服。相信在这样一群可爱、可敬的人的手中,香包会越发的充满朝气,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上香包,喜欢上我们的非遗,为“非遗”的传承贡献力量。

作者:王程

新闻来源:王程

摄影:王程

审核:李亮

责任编辑:程维军